近日,三个非政府组织向乌克兰人权事务委员会(HRC)联合提出申诉,指控俄罗斯2022年对文尼察的导弹袭击侵犯了18名乌克兰受害者的生命权。申诉人的策略性地选择了一条独特的路径。
根据人权理事会第 36 号一般性意见,,根据《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 6 条,“就其本身而言”属于任意剥夺生命。通常,在武装冲突情况下,杀戮的任意性是通过分析是否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IHL)作为特别法来确定的。然而,上述观点意味着,只要杀戮是为了进一步实施侵略,无论其在国际人道主义法下的合法性如何,根据第 6 条,杀戮都是任意的。
本文概述了在人权理事会面前挑战侵略行为的战略诉讼的后果。我首先介绍当前申诉的背景及其前景。其次,我考虑人权理事会应如何看待参与侵略的俄罗斯战斗人员的地位和责任。最后,我反思了如果人权理事会承诺成为侵略受害者的最后求助论坛,它将面临的体制和政治挑战。
投诉背景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 39 条,联合国安理会有权判定“侵略行为” ,并决定采取适当措施。俄罗斯的否决权阻止了这种可能性。同样,虽然国际刑事法院 (ICC) 最近被赋予起诉侵略罪的管辖权,但其权限并不包括俄罗斯。因此,人们一直在激烈讨论起诉俄罗斯侵略行为的其他方式。另一方面,国际刑事法院已经针对俄罗斯官员的某些“战争罪”发出了逮捕令,涉及与文尼察类似的平民杀戮模式。在此背景下,让我们来揭开当前投诉所填补的空白。
首先,要构成战争罪,就需要证明严重违反国际人道 阿根廷资源 法规则。根据区分原则,平民确实不能成为战争罪的目标。但是,在袭击军事目标时,将平民作为附带损害而杀害可能是合法的。当袭击对平民造成的伤害超过袭击时预期的直接具体的军事利益时,就违反了比例原则。这种权衡之策相当开放,可能在设计上就具有不确定性。俄罗斯声称,其在文尼察的袭击目标是高级军事设施。申诉人的作者在两年内收集了有关袭击的证据;但他们发现这个门槛“难以证明”。他们想要证明,根据人权,“侵略战争中不能存在‘附带损害’”。
作者认为,国际人道法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使乌克兰战斗人员的杀戮变得微不足道。在国际人道法中,从俄罗斯国家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合法目标,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将国际人道法作为特别法,根据第 6 条,他们的杀戮并不构成任意剥夺生命。
第 36 号一般性意见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解决方案。人们普遍认为,根据使用武力法(或战争法),俄罗斯的入侵已经越过了侵略行为的门槛。在联合国安理会瘫痪之后,联合国大会以多数票将俄罗斯的入侵定性为侵略行为,这是独一无二的。考虑到对文尼察的袭击是为了进一步推进俄罗斯的入侵,这些袭击可以被视为为追求侵略而进行的杀戮。因此,根据人权委员会的公式,这些袭击实际上就是任意剥夺生命,无论根据国际人道法,其目标是否合法。俄罗斯决定诉诸战争本身就是非法的,这将使随后的每一次杀戮都具有任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