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的获取变得像一种日常仪式,每天不点开看看,总觉得今天少做点什么。“别忘了今晚10点上线领取限量资料”——这类提醒在群里每天出现四五次。
有的网友设定闹钟,专门提醒自己某个时间去领取“最新干货合集”。领取中心也推出了搜索功能,但关键词要打得精准,否则永远找不到想要的那份。
“资料控”之间交流的话语全是压缩包名、提取码、失效链接、补档、阿里云盘。有一次我找“韩语初学者发音教学”,结果下到了一份“日语五十音图”的ppt。中心页面新增了用户评价系统,五星最多的一份资料是《时间管理大师笔记》。很多资料其实可以在网上搜到,但整理成包,就是另一种吸引力。
料领取中心也曾深夜上线“励志语录壁纸合集”,结果第二天朋友圈全是。资料越领越多,越堆越乱,最后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些人专门跑到贴吧、微博、甚至知乎,只为分享自己的“资料收藏清单”。“你还记得你第一份在中心领取的资料是什么吗?”——这句提问像旧情书。
某些资料是别人转发的转发,链接早已失效,但仍在各种群里流传。资料领取中心不是一个网站,是一种文化,一种现代信息焦虑下的产物。你可能再也不会翻看那份“2020年职场跳槽报告”,但它依 店铺 旧躺在网盘里。料中心的分享码千奇百怪,有的甚至写着“用我成功上岸”、“亲测有效”。
有位老师在领取中心下载了全部教辅资料,做成了自己的“免费网课项目”。资料领取中心可能知道你比你更了解你,首页推荐总是让人心动。
尔系统维护,大家在群里哀嚎:“我今晚怎么办?没有新资料可看!”领到了一份“网红文案模板”,发现每条文案都是你刷到过的短视频台词。
料中心的广告位被某培训机构买下,“先领资料,再加微信咨询课程”。
有人将中心的资料刻成光盘寄给偏远山区,说“知识也是一种慈善”。
“知识不过期,但资料的热度会过期。”一位用户在论坛上这样留言。其实最好的资料不是下载了多少,而是你真正看过、用过哪一份。
领取中心更新了夜间模式,看起来像黑夜中的图书馆,安静却拥挤。有次系统出错,把“咖啡拉花教程”归类到“考研英语资料”板块,引发笑声一片。
资料领取中心的管理员说:“我们只是个桥梁,真正的知识,是你愿意去打开那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