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缔约国国民与国际刑事法院的豁免
Posted: Mon Mar 24, 2025 5:16 am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这里讨论的是文职上级涉嫌不法疏忽,该条款在过错要件中规定了超出故意或明知过错的替代标准。更准确地说,如果文职上级“故意无视明确表明”其下属正在或即将犯下法院管辖范围内的罪行的信息,他们可能要承担责任。尽管国际刑事法院上诉分庭于2018 年宣判让-皮埃尔·本巴·贡博无罪,但这一裁决在本博客上引发了广泛评论,上级责任侧重于疏忽并降低了过错标准,可能仍然是追究高层和中层领导责任的有效途径。
逮捕令目标的身份引发了两个长期存在的国际刑法问题。首先,普京和利沃娃-别洛娃是《罗马规约》非缔约国——俄罗斯的国民。某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反对国际刑事法院在没有安理会提交或该国同意的情况下行使管辖权。无论是在国家还是学者中,这种反对意见都不是令人信服或普遍存在的,但它仍然存在。事实上,据本月早些时候报道,即使美国反对与法院合作的态度有所软化,国防部仍在阻止与检察官办公室共享证据。这里潜在的担忧是法院可能对美国国民行使管辖权。但需要明确的是,正统观点是乌克兰第 12(3) 条的声明确立了法院对乌克兰领土上犯下的罪行的管辖权。
其次,针对普京的逮捕令牵涉到国际刑事法院面临的国家元首的 孟加拉国资源 属人豁免这一难题。从法院的角度来看,上诉分庭在巴希尔案中的裁决似乎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该案中,上诉分庭裁定(第 1 段):“没有任何国家惯例或法律意见支持国家元首根据习惯国际法在国际法庭享有豁免权”。它进一步裁定(第 2、4 段),国际法庭假定不存在此类豁免意味着被请求国不能援引其根据习惯对另一个国家享有的豁免来为不逮捕辩护。逮捕令的签发触发了所有 123 个缔约国的合作义务,如《罗马规约》第 9 部分所述。
在实践中,情况可能会很棘手。首先,上诉分庭在巴希尔案中关于习惯豁免问题的裁决是否得到更广泛的接受,以及其对国家间水平层面的影响,仍是一个问题。可以公平地说,在入侵乌克兰之前,上诉分庭在巴希尔案中的判决在学术界和一些部委中不如入侵之后受欢迎;一如既往,事件推动变革。这里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理解各国对与基本习惯问题有关的逮捕令的反应。这个豁免问题可能很快就会成为现实。据报道,普京将于 8 月参加在南非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南非仍然是《罗马规约》的缔约国,此前该国没有在 2015 年逮捕苏丹总统巴希尔。如果普京确实前往,南非有义务根据《罗马规约》逮捕他。但这样说,立刻就会看到这一决定对外交、政治、经济甚至军事产生的巨大影响,更不用说南非自己对非《罗马规约》缔约国的法律义务的理解。此外,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可能对这个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
逮捕令目标的身份引发了两个长期存在的国际刑法问题。首先,普京和利沃娃-别洛娃是《罗马规约》非缔约国——俄罗斯的国民。某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反对国际刑事法院在没有安理会提交或该国同意的情况下行使管辖权。无论是在国家还是学者中,这种反对意见都不是令人信服或普遍存在的,但它仍然存在。事实上,据本月早些时候报道,即使美国反对与法院合作的态度有所软化,国防部仍在阻止与检察官办公室共享证据。这里潜在的担忧是法院可能对美国国民行使管辖权。但需要明确的是,正统观点是乌克兰第 12(3) 条的声明确立了法院对乌克兰领土上犯下的罪行的管辖权。
其次,针对普京的逮捕令牵涉到国际刑事法院面临的国家元首的 孟加拉国资源 属人豁免这一难题。从法院的角度来看,上诉分庭在巴希尔案中的裁决似乎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该案中,上诉分庭裁定(第 1 段):“没有任何国家惯例或法律意见支持国家元首根据习惯国际法在国际法庭享有豁免权”。它进一步裁定(第 2、4 段),国际法庭假定不存在此类豁免意味着被请求国不能援引其根据习惯对另一个国家享有的豁免来为不逮捕辩护。逮捕令的签发触发了所有 123 个缔约国的合作义务,如《罗马规约》第 9 部分所述。
在实践中,情况可能会很棘手。首先,上诉分庭在巴希尔案中关于习惯豁免问题的裁决是否得到更广泛的接受,以及其对国家间水平层面的影响,仍是一个问题。可以公平地说,在入侵乌克兰之前,上诉分庭在巴希尔案中的判决在学术界和一些部委中不如入侵之后受欢迎;一如既往,事件推动变革。这里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理解各国对与基本习惯问题有关的逮捕令的反应。这个豁免问题可能很快就会成为现实。据报道,普京将于 8 月参加在南非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南非仍然是《罗马规约》的缔约国,此前该国没有在 2015 年逮捕苏丹总统巴希尔。如果普京确实前往,南非有义务根据《罗马规约》逮捕他。但这样说,立刻就会看到这一决定对外交、政治、经济甚至军事产生的巨大影响,更不用说南非自己对非《罗马规约》缔约国的法律义务的理解。此外,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可能对这个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