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弗朗索瓦·奥斯特在其对法律想象的研究中

Posted: Sun Mar 02, 2025 12:49 pm
by pappu6329
重新审视了西方文化中一些关键的神话(西奈半岛和流放故事、阿伽门农、安提戈涅、鲁滨逊漂流记、浮士德等)如何将法律视为一种理念或一种制度,从而巧妙地将神话研究与法律理论联系起来。凭借其众所周知的文学博学,作者敏锐地讲述了那些塑造了西方世界许多国际律师文化的故事,从而阐明了神话对法律的处理如何仍然能够影响我们当代对法律的理解。在结合我目前对国际法律思想和实践中的信仰体系以及自我指涉在法律推理中的核心地位的探索来研究奥斯特的作品时,我的注意力被本书所考察的神话的两个具体特征所吸引。首先,我感到震惊的并不是自我指涉——被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起源的发明——在神话结构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而是这些(自我指涉的)神话对法律的自我指涉的蔑视。奥斯特对金牛犊铸造的讨论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金牛犊被解释为一种没有法律的合同,而这种合同不能构成真正的法律。因此,在大多数西方神话中,法律表现为自我指涉之外的思想。虽然我相信法律——以及国际法——必须发明自己的起源来维护其权威主张,并且没有自我指涉就无法发挥作用,但法律中的自我指涉,即使在西方神话中,也经常被混淆,这并不奇怪。为了产生它的推力,自我指 白俄罗斯 WhatsApp 号码数据库 涉不能显露出来。其次,我注意到奥斯特对神话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重写过程的描述;这种改写往往甚至会走向“不书写”,即一种将神话颠倒过来并颠覆其政治的改写。这种现象与不断改写国际法的主要学说并调整其政治没有什么不同。更有趣的是奥斯特的论点,即使神话没有书写,这种不书写仍然发生在原始神话的传统中,而从中解放是不可能的。麦金太尔当然是悬而未决的,很容易将其与国际法的关键学说进行比较,这些学说同样是通过书写、改写和不书写而延续下来的。

Thomas Schultz,《跨国合法性。无国籍法和国际仲裁》(牛津大学出版社,2014 年)

国际法学家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常常让我想起法语国家对外语的焦虑态度。事实上,法语国家对外语的焦虑态度,通常只有在确信自己掌握了 2000 个外语单词,不会感到尴尬时,才敢说几句话。在我看来,国际法学家与法律理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后者已成为一个戒备森严的俱乐部,俱乐部里有互相参考的学者,他们在语言的复杂性和对深奥著作的引用方面无与伦比,从而使所有国际法学家都感觉自己就像法语国家的人在试图说一门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