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学科是进行

Learn, share, and connect around europe dataset solutions.
Post Reply
Bappy11
Posts: 450
Joined: Sun Dec 22, 2024 9:27 am

数字人文学科是进行

Post by Bappy11 »

当然,这些言论并不能为文学研究对象的构成提供令人信服的指导。然而,所描述的语义转换引起了对象构成本身的问题化。本质上,这相当于在很大程度上放弃关于该主题领域的定义特征的具体陈述,而是对这些陈述进行历史化和分析。

如果人们不再认为对于文本或艺术作品存在普遍的共识,那么语言学史上隐含地做出基本假设的常见做法就会变得有问题。从数字媒体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说法几乎不再可能,因为即使在物质层面上,这些问题显然不只有一个答案。因此,人文学科应该避免将其实践导向 特定的客体构成。相反,将对象构成结构本身操作化并从而开发一种独立于这些假设的方法将是有益的。当然,它永远不可能完全摆脱假设——但它应该具有一定的反思水平,以便根据具体情况改变其假设,并有条不紊地控制对象构成本身。这也意味着“什么”问题(例如:“什么是中篇小说?”)必须被二阶问题取代:比有效性主张的真实性问题更有趣的是它们的合理性问题:在某个时间和某种情况下,某种观点如何被认为是合理的?

通过将其主题更多地视为观察而不是过去事态的记录,语言学可以开发出处理不断变化的背景和矛盾对象的工具。然后,它会通过询问在特定时期什么是合理的或需要证明的来检查历史论述,并重建在每种情况下这是如何发生的。因此,它可以根据上面概述的认识论特征调整其功能,并在大量文本中提供指导。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创新。奥古斯特·博克 (August Boeckh) 提出了一个经典的语言学定义,这个定义尤其容易理解。这个定义对于数字人文学科尤其具有指导意义,因为它有别于基于主题和对象的定义。按照博克的说法,语言文学不能从主题上定义自己,如“古典学术”、“古代文献知识”等等,而只能从操作上定义自己,即通过指定具体的语言文学实践由什么组成。 Boeckh 将这种实践定义为“ 对人类思维所产生的事物的识别,即对所认知事物的识别”。[26]其含义如下:语言学家处理传统文本。然而,他感兴趣的不是文本本身所写的内容,而只是它是否被“认可”了。 Boeckh 以柏拉图的《蒂迈欧篇》为例,区分了哲学阅读和语言学阅读:阅读《蒂迈欧篇》的哲学家关心的是宇宙是如何形成的问题;语言学家感兴趣的是柏拉图在这方面的知识水平,哪些思想在其中发挥了作用,等等。用现代术语来说,人们也可以说语言学家始终是一个二阶观察者。它并不是关于什么是真实的(这也是人们对语言学的常见理解),而是关于对在特定时间被认为是合理的事物的重建。只有这个问题才能阐明“被认可”的历史和交流背景。 Boeckh 对“公认”的概念进行了非常广泛的定义:

»现在,正如我所说,一个民族的知识不仅反映在其语言和文学中,而且其全部活动,不是身体的,而是道德的和精神的,都是特定知识的表达;每件事都表达一个思想或概念。 […] 因此,整个知识生活和活动构成了知识的领域,而语言学必须呈现每个民族的整个智力发展,及其文化的各个方向的历史。在所有这些方向中都包含一个λόγος,它的实际色彩已经是语言学的主题; […].« [27]

Boeckh 的定义是严格的技术性定义:他的语文学概念是刻意构建的,使其完全独立于语文学学科本身,它仅描述一种运作模式——18 和 19 世纪早期的语文学概念几乎总是通过学科形成,例如对古代文献、优秀文学等的研究。Boeckh 明确提到语文学可能扩展到包括现代文本(语文学学科在 19 世纪并不常见)是这一技术性定义的原因之一。[28]正因为它明确地允许将语言学技术扩展到新现象,Boeckh 的语言学概念特别适合数字人文学科。当然,数字媒体,不仅是文本,还包括互联网、博客等典型的文本/图像/声音连接,还有构建工作流程和图形用户界面的软件等现象,都属于 Boeckh 所说的“公认的”。

Boeckh 的定义并不意味着他的语言学与他同时代的人有本质上的不同——他务实地接受了“对古典时代的限制,这种限制有外部原因,但本身是巧合,而且确实意识到了这种限制”。[29]但这种假设并不一定成立。相反,您可以集中精力于操作本身并全身心投入到项目中。这并不排除对古典意义上的“文学”的讨论。然而,在这里我们也应该将客体构成理解为一种历史的认知成就,并问一问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概念是合理的。我们所认为的传统文学-科学问题只是在历史上非常具体的对象构成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如果仅仅使用数字方法以不同的方式回答旧问题,那么不仅会错过当代重新定义的机会,而且还会面临通过不同概念系统的不合时宜的组合来扭曲主题的风险。

因此,不需要关于可能的人文对象或被认为隐藏的旧对象的方面的新理论。在数字范式中保持文学研究基本导向功能的一个机会是开发有效的工具来反思对象构成和重建其他历史可能性。数字方法尤其适合这种以合理性为目标的问题。有趣的并不是那些一如既往的经典标记的文本,而是所有文本。我们并不是在寻找特殊的、原创的段落,而是在寻找只能在大量文本中观察到的典型结构。在许多被归类为数字人文学科的作品中已经可以找到这种观点的方法,正是因为它们非常明显。
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方法新颖。在内容上,它们亚美尼亚电报数据 也具备了探索新对象、重新表述文学研究对象构成的良好条件。当然,所谓“纯文学”的古典体裁仍然属于其中,但它们应该抵消这些文本目前的主导地位。只要对被普遍认为具有约束力的经典的引用决定了知识交流,这种主导地位就无疑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从 18 世纪一直到 20 世纪下半叶。我认为,即使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对教育经典的参考也普遍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我的印象是,这一承诺今天已不再那么不言而喻,而且这一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失去其合理性。

此外,今天还有新商品展出。我们应该考虑超越面向图书行业的文本文化框架的特定媒体形式,例如博客、社交媒体等,传统人文学科的范畴不再适用于这些形式。例如,文学研究很少接触不依赖于长期存在的结构类别(如“原创性”、“教育性”、“作者身份”或“永恒有效性”)的文本文化。对于人文学科来说另一个全新的领域涉及界面,即图形用户界面。作为内容和读者之间的接口,它们现在决定了媒体对存储知识的访问。这个类别在手稿和书籍文化中几乎是看不见的。直到最近才出现了媒体理论研究,至少是针对这些领域,例如,考察书籍的物质性对知识的控制性能。[30]图形用户界面是一个还未被探索的领域。相反,用户界面仅仅作为软件开发的对象而出现。然而,作为数字化呈现的内容与阅读者之间的原始界面,它们不仅仅具有技术兴趣。这恰恰是人文学科进一步发展其在数字媒体领域的特定能力的机会——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工具来描述这里遇到的现象。[31]尤其是在今天,他们的任务依然是在(仍然)难以管理的存储知识领域提供指导。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