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影响者已经失去了他们值得信赖的内部人士地位。但这是否会导致受众减少尚不清楚。
“如果你关注你最喜欢的网红,他们是否买了粉丝并不重要,” HypeAuditor营销主管安娜·科莫克 (Anna Komok) 表示,该网站专门识别 Instagram 和 YouTube 上的假粉丝。“你喜欢的是他们的内容,而不是他们的粉丝数量或点赞数。这些指标只对潜在广告商有用。”
这并不是说观众没有产生怀疑。“网红在赢得观众信任方面存在问题,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人为地夸大了他们的数字,”科莫克说。“这是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会宣传他们所付钱做的一切。”
正如 Komok 所解释的那样,许多网红通过他们给出的良好代言而获得人气,无论是健身建议、可持续服装品牌,还是药店里能找到的最好的修容盘。当网红滥用这种代言权,接受任何和所有的赞助协议时,他们就会失去观众对他们作为可靠建议来源的信心。这可能会导致营销人员的点击转化率下降。
YouTube 戏剧
近年来,YouTube 影响力也遭遇了几起引人注目的丑闻。2018 年,Logan Paul因在日本青 智利whatsapp 数据 木原“自杀森林”的视频博客中出现一名疑似自杀者而遭到愤怒。上周,另一位 YouTube 明星因不小心上传了她打狗的视频而遭到粉丝谴责。其中最琐碎的——但对营销人员来说可能影响最大的——是美容博主 James Charles与 YouTube 同为博主的 Tati Westbrook 之间的争执,原因之一是他们选择赞助 Sugar Bear Hair 维生素,而不是 Westbrook 的竞争对手的补品系列。
所有这些都表明,网红营销的天才之处——他们与观众的亲和力——可能会适得其反。与主流名人不同,网红本质上是业余爱好者。这种真实性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虽然影响者营销已过了蜜月期,但只要具有战略性,品牌就没有必要放弃它。
在你能够负担得起的最大粉丝群中植入几项产品广告已经不够了——社交媒体消费者现在非常精明。相反,拜尔建议根据可信度来寻找有影响力的人。
“许多网红没有管理好推广帖和自然帖的比例,”他说,“回顾网红过去三个月的推送比例正成为转化机会的更可靠指标。”
这导致了营销的最新趋势:微影响者。一些品牌现在发现,与选择拥有最多粉丝的影响者相比,吸引最接近目标受众的影响者更为有效。
虽然微影响力人士可能无法为您的品牌带来同等程度的曝光度,但他们的价值在于他们的可信度和与粉丝的互动。这意味着更高的转化率,拜尔建议品牌应该以此来评估他们的影响力人士,而不是通过粉丝数量。“这将迫使[影响力人士]更加真诚或更加关注观众对品牌帖子的反应,”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