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24小时互联的社会,“我的时间”和“公司时间”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千禧一代,以及即将到来的“新生代”,已经将持续连接视为一种常态。他们似乎并不觉得有必要断开连接。这同样适用于商务和个人连接。不幸的是,这正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难题。他们希望在商务方面保持持续连接,但在个人方面则不那么重视。
我对全天候被束缚在工作场所有些抵触。这种抵触源于我们这一代人被告知不要模糊这些界限。当我在“下班时间”接电话、发邮件或发短信时,我感觉自己被欺骗了。当我在工作时间进行任何类型的个人交流时,我都感觉自己在作弊。
然而,我发现不兼顾两者越来越难。社会需要它,工作需要它,家庭也需要它。WhatsApp数据 我毫不怀疑,你也感受到了持续连接的压力。我也毫不怀疑,你的公司目前对此的态度有点虚伪。那么,是否存在一个平衡点?你的企业连接策略是否需要改变?
抵抗是徒劳的。
环顾四周。始终在线的设备将会继续存在。万物互联将会继续存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商业生活的融合将会继续存在。员工的个人无线宽带确保这些设备可用于任何类型的用途。作为一家公司,你实际上无法控制持续的连接。
另外,销售人员很难区分社交时间和个人时间。作为销售经理,你需要区分吗?
虽然事无巨细的管理者会坚决反对我的观点……但我认为控制并非解决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的是全新的商业/个人思维模式。如果你愿意,可以称之为融合。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尊重每个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除非你对生活感到满意,否则你永远不会对工作感到真正的满足。”——希瑟·舒克,《职业妈妈宣言》
商业心态。
我一遍又一遍地看到那些文章,说员工们在“工作时间”浪费时间处理人际关系。然而,这些抱怨管理层的人却毫不犹豫地在工作日晚上和周末随时联系员工,甚至在下班后布置作业。
我当然理解员工奉献精神的重要性,但以牺牲他们的个人生活(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感知的)为代价,从长远来看根本行不通。这种期望总是会危及员工的忠诚度、创造力和生产力。企业需要改变经营理念。我有几个建议。
管理者需要意识到,如果他们希望未来的员工能够全天候参与工作,就需要在合理范围内允许他们在工作时间内访问自己的私人生活。这样做不会让他们感到内疚,也不会让他们担心自己看起来不够格。
如果一家公司希望员工参与度超过 8 到 5 个小时,那么他们就需要提供全天候虚拟工作访问权限,而不是要求员工每天工作 12 到 14 个小时而没有人参与。
管理者最应该关心的是员工是否完成了工作。就是这样。他们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甚至超越了目标?他们是否提出了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作为管理者,你真的会抱怨吗?
生活/工作心态。
我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工作狂。生活与工作的平衡一直是一个挑战,倦怠感时不时地会成为我的困扰。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因为我最受欢迎的文章之一就是关于如何克服倦怠的。
信不信由你,持续的联系确实很有帮助。我不再需要为了成功而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这真是一种解放。以下是一些例子:
我让我9岁的儿子随时用平板电脑给我打电话。他会打电话抱怨,或者寻求表扬。他也会打电话来简单地聊聊我在做什么,以及我今天过得怎么样。虽然这并不能取代必要的面对面交流,但确实很有帮助。我和他一直是彼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的四个女儿住在全国各地,她们通过Facebook和WhatsApp与我联系。通过这个平台,我时刻参与着她们的生活,也理应如此。她们的生活点滴,包括照片、视频等等。
现在有报告显示,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所有员工在工作日都应该有一些休息时间(个人时间)。我指的不是给亲人打电话然后吵上一个小时(增加压力),而是和朋友家人聊聊天,或者独自冥想/反思。休息一下。还记得这些吗?
你无法想象我内心对休息的渴望——饥渴难耐。自从工作结束以来,漫长的六天里,我的思绪就像一个漩涡,快速、停滞、永无休止,思绪奔涌,不知去向,快速而稳定地旋转着。——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当沉睡者醒来》
公司需要理解我生活中的这部分对我有多重要。如果我被期望参与他们规定的全天候工作,那么他们就需要理解我需要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无论我选择何种媒体形式,都无需承担任何后果。
我相信,只要态度和政策稍有改变,“我的时间什么时候到?”的问题就会消失,生产效率也会提高。这对各方来说都是双赢的。